黄仁勋:英伟达在中国 AI GPU 市场份额从 95% 降至 0%

在 10 月 6 日于纽约举行的 Citadel Securities “全球市场未来 2025”活动上,英伟达 首席执行官黄仁勋首次公开确认:由于美国持续收紧的出口管制,英伟达 在中国先进 AI 加速器市场的份额已从约 95% 降至 0%。

黄仁勋:英伟达在中国 AI GPU 市场份额从 95% 降至 0%插图

“目前,我们已 100% 退出中国,”黄仁勋在直播采访中表示,“我们从 95% 的市场份额跌到了零。”该采访视频已于本周由 Citadel Securities 发布在 YouTube 上。

中国市场曾贡献数据中心收入的四分之一

英伟达 此前披露,中国占其数据中心业务收入的 20% 至 25%。在最近一个财季,该业务收入达 410 亿美元,同比增长 56%。尽管这一数字涵盖各类云工作负载,但 AI 训练和推理基础设施仍是核心驱动力。

黄仁勋强调,公司当前所有财务预测均已假设“来自中国的收入为零”。“如果未来中国有任何变化,那将是额外的惊喜。”

出口管制层层加码,产品接连受限

自 2022 年 10 月起,美国政府多次升级对华 AI 芯片出口限制。英伟达 为合规而专门设计的 A800 和 H800 芯片,也在 2023 年被认定仍不符合新规,遭到禁售。后续推出的 H20 等“降规版”产品虽面向中国市场,但仍需逐案申请出口许可,实际交付极为有限。

黄仁勋对此表示不解:“我无法想象任何政策制定者会认为这是个好主意——无论出于何种政策考量,最终导致美国企业彻底失去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

本土替代加速,AI 生态走向分裂

在美国限制持续的背景下,中国 AI 实验室、云服务商和超算中心正加速转向本土芯片方案。华为昇腾、寒武纪、摩尔线程等厂商的 AI 加速器部署规模迅速扩大,推动国内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的自主化进程。

黄仁勋早前已警告,过度限制可能刺激竞争对手崛起。“当你把一家公司完全挡在门外,市场不会消失,只会寻找替代方案,”他此前表示。

目前,英伟达 虽未放弃重返中国的可能性,但已将该市场从短期业务规划中完全剔除。这一转变不仅影响其收入结构,也标志着全球 AI 硬件生态正加速走向区域化与碎片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