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一台 PC 对新手来说本就不易:CPU 和主板是否兼容?显卡性能是否匹配预算?电源功率够不够?为降低门槛,不少硬件厂商开始尝试用 AI 聊天机器人提供装机建议。微星(MSI) 最近推出的 EZ PC Builder 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实际测试表明,这款 AI 助手在关键环节频频“掉链子”——既缺乏实时价格数据,又过度偏向自家产品,甚至给出严重超预算的配置。

问题一:推荐严重脱离预算
在 PC Gamer 和 Tom’s Hardware 的测试中,EZ PC Builder 多次为“预算装机”场景推荐高端部件。例如:
- 当用户要求一套廉价配置时,它竟推荐了售价 460 美元的 AMD Ryzen 7 9800X3D——这是一款面向高端游戏用户的旗舰 CPU。
- 相比之下,TechSpot 等专业媒体在同一预算下会推荐 Ryzen 5 7700 或 Ryzen 7 7500F 等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更令人困惑的是,即便用户指出“太贵”,聊天机器人虽会调整,但下次提问又可能重复同样的错误。Tom’s Hardware 要求组装一台 1000 美元以内 的整机,结果它再次推荐 9800X3D + RTX 5060 Ti,总价高达 1700 美元。
问题二:缺乏实时价格与市场信息
EZ PC Builder 无法访问当前市场价格,因此无法准确评估配置是否符合用户预算。它对“便宜”或“贵”的理解仅基于模糊的部件等级,而非实际售价。这使得它在成本控制上几乎失效。

问题三:假设用户已有基础知识
尽管定位为“面向初学者”,但聊天机器人一上来就问:“你想要 AMD 还是英特尔CPU?”——没有解释两者区别,也不说明适用场景。
当用户追问 CPU 性能细节时,它甚至直接回应:“我无法提供深入信息”,仅泛泛表示“AMD 多核性能更强”。这种回答对新手帮助有限。
值得肯定的是,它能列出 CPU 插槽类型及兼容的主板型号,在部件兼容性检查方面有一定实用性。

最大争议:只推荐微星 自家产品
作为微星自研的 AI 工具,EZ PC Builder 几乎只推荐微星品牌的主板、显卡和电源。虽然这在商业逻辑上可以理解,但对用户而言,这意味着错失其他品牌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专业装机建议通常强调:跨品牌比价、按需选型。而 EZ PC Builder 的封闭推荐逻辑,恰恰违背了这一原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