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年初以来,Google Play 的应用数量大幅减少,降幅高达 47%。这一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应用情报公司 Appfigures 的最新分析,截至 2024 年初,全球 Android 应用市场的应用总数从约 340 万个锐减至 180 万个。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苹果的 iOS App Store 在同一时期的应用数量却略有增长,从 160 万个增加到 164 万个。
大规模清理的背后:低质量应用的终结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一变化或许是一种解脱。长期以来,Google Play 因其相对宽松的应用审核机制,导致平台上充斥着大量低质量、欺诈性或垃圾信息类应用。用户在寻找优质应用时,不得不耗费大量时间筛选。而此次应用数量的锐减,可能为用户带来更清爽的体验。

对于开发者而言,这也可能是一个利好消息。过去,大量劣质应用的存在使得真正有价值的开发项目难以获得足够的曝光。随着 Google Play 对应用质量的严格把关,优质应用的可见性或将显著提升。
谷歌的新政策:提高门槛,优化生态
谷歌在 2024 年 7 月宣布了一项重要政策更新,明确提高了应用的最低质量标准。这项政策不仅针对那些崩溃、无法安装或运行不正常的应用,还对功能和内容有限的应用进行了限制。例如:
- 禁止“静态应用”(如纯文本或 PDF 文件类应用)。
- 禁止提供极少内容的应用(如仅提供单一壁纸的应用)。
- 禁止无实际功能或仅为测试用途的应用。
此外,谷歌还加强了人工审核力度,并扩大了对开发者账户的验证要求。新政策还包括对个人开发者账户强制进行应用测试,以及加强对试图欺骗或诈骗用户的应用的审查。
这些措施显然取得了成效。据谷歌透露,2024 年他们成功阻止了 236 万个违反政策的应用上架,并封禁了超过 15.8 万个违规开发者账户。同时,谷歌还在 AI 威胁检测、隐私保护和开发者工具等方面进行了多项投资,进一步提升了平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欧盟新规的影响:不可忽视的外部因素
尽管谷歌将应用数量下降归因于自身政策调整,但欧盟的一项新规可能也起到了一定作用。自今年 2 月起,欧盟开始强制实施“交易者身份规则”,要求开发者在应用列表中公开其姓名和地址。未能遵守规定的开发者,其应用将被从欧盟地区的应用商店中移除。
值得注意的是,苹果同样受到该规则的约束,但并未因此出现应用数量的显著下降。这表明,谷歌的平台结构和审核机制可能更容易受到此类外部政策的影响。
数据中的细节:清理并非一蹴而就
Appfigures 的数据显示,早在去年夏季正式清理行动开始之前,Google Play 的应用数量就已经出现了下降趋势。然而,这种早期变化的具体原因尚未得到解释。
与此同时,谷歌并未完全停止新应用的上线。截至今年 4 月,Google Play 已新增 10,400 个应用,同比增长 7.1%。这表明,虽然整体应用数量减少,但高质量应用的发布仍在稳步进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