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系统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驱动程序的质量。微软深知这一点,并在过去几个版本中持续加强对驱动程序的管控。这一趋势将在即将推出的 Windows 11 25H2 中进一步强化。

根据最新发布的支持文档,微软正在升级其驱动程序认证标准,要求所有内核模式驱动(除图形驱动外)必须通过更严格的代码分析流程——使用 CodeQL 工具完成“必须修复”类问题的扫描与整改。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门槛的提升,更是微软推动整个硬件生态向更高质量迈进的关键一步。
CodeQL 是什么?为什么它很重要?
CodeQL 是一种语义代码分析引擎,最初由 Semmle 开发,于 2019 年被微软收购,并集成至 GitHub 的安全检测体系中。
它能深入源代码,识别潜在的安全漏洞和逻辑缺陷,例如:
- 缓冲区溢出(Buffer Overflow)
- 释放后使用(Use-After-Free)
- 空指针解引用
- 输入未验证(Unvalidated Input)
这些问题在驱动程序中尤为危险——因为驱动运行在系统内核层级,一旦出错,极易引发蓝屏死机(BSOD)、系统崩溃或安全漏洞。
从 Windows 11 24H2 起,微软已要求 OEM 和驱动开发者对内核模式驱动执行 CodeQL 扫描;而在 25H2 版本中,这一要求将被严格执行,作为获得数字签名和认证的前置条件。
新流程如何运作?
为确保驱动质量可控、可追溯,微软设定了标准化流程:
- 源码扫描:OEM 在开发阶段使用 CodeQL 对驱动源代码进行静态分析;
- 生成日志:将扫描结果保存为 驱动程序验证日志(DVL, Driver Verification Log);
- 提交验证:DVL 文件需随驱动一同提交,在微软硬件实验室套件(HLK)测试中进行比对;
- 一致性检查:HLK 中的“静态工具徽标测试”会核对 DVL 与实际驱动是否匹配,防止篡改或漏报。
✅ 目标:确保每一个进入系统内置驱动库的组件,都经过可审计、可验证的安全筛查。
对普通用户意味着什么?
虽然这一变化发生在开发和认证层面,但最终受益的是每一位用户:
- 更少蓝屏:提前发现并修复高风险代码缺陷,降低因驱动导致的系统崩溃;
- 更强兼容性:减少功能更新后因驱动不兼容引发的问题;
- 更高安全性:内核级漏洞是攻击者的主要目标,严格筛查有助于封堵潜在入口。
换句话说,微软正在通过“前置拦截”的方式,把问题挡在系统之外,而不是等用户遇到问题后再打补丁。
当前限制:并非所有驱动都被覆盖
尽管政策趋严,但目前仍有例外:
驱动类型 | 是否强制 CodeQL 扫描 |
---|---|
内核模式驱动(非图形) | ✅ 是(25H2 强制) |
图形驱动(GPU 显卡) | ❌ 否(仍为可选) |
用户模式驱动 | ❌ 否(尚未纳入强制范围) |
这意味着,NVIDIA、AMD、Intel 等厂商的显卡驱动目前仍不在强制扫描范围内。不过,微软表示未来可能逐步扩展要求。
Windows 11 25H2 发布形式:启用包模式
与以往大版本不同,Windows 11 25H2 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完整安装包,而是一个极小的“启用包”(Enablement Package),大小不足 1MB。
它的作用是:
- 解锁已在近期累积更新中部署的 新功能;
- 触发系统版本号升级(如从 22621.xxxx 升至 23000.xxxx);
- 不包含新功能代码本身,仅作为“开关”。
💡 类似机制曾在 Windows 11 22H2 和 23H2 中使用,有助于加快交付节奏、降低更新失败率。
Windows 11 2025 更新前瞻(25H2 主要内容)
预计于 2025 年 10 月 正式推送,25H2 将带来以下改进:
- 全新开机菜单设计:更现代化的引导界面,提升视觉一致性;
- CPU 功耗限制功能:允许系统更主动地调节处理器性能策略,延长轻负载下的电池续航;
- 大量底层错误修复:涵盖文件管理、外设响应、睡眠唤醒等常见场景;
- 持续优化驱动模型:配合新认证策略,推动 OEM 提供更高质驱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