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被诉“强制淘汰”Windows 10:一场关于安全、AI 与用户选择权的争议

近日,一名来自南加州的用户劳伦斯·克莱因(Lawrence Klein)在圣地亚哥高等法院对微软提起诉讼,指控其终止对 Windows 10 支持的行为构成“强制报废”(forced obsolescence),并试图借此垄断生成式 AI 市场。

微软被诉“强制淘汰”Windows 10:一场关于安全、AI 与用户选择权的争议插图

这起案件背后,是数亿仍在使用 Windows 10 的用户面临的真实困境:
系统即将停止更新,但升级无门——不是不想升,而是设备不支持。

事件背景:Windows 10 的终结倒计时

微软已明确宣布,将于 2025 年 10 月 14 日 终止对 Windows 10 的常规支持

这意味着:

  • 此后将不再提供功能更新;
  • 安全补丁也将停止推送;
  • 仅企业客户可通过付费方式获得有限延展支持(ESU)。

尽管 Windows 10 已发布十年,且在 2024 年 7 月才被 Windows 11 正式超越,目前仍有 近 43% 的 Windows 桌面用户(StatCounter 数据)在使用该系统。

对这些用户而言,这不仅是一次系统升级,更可能是一次被迫更换硬件的“硬切换”。

用户指控:安全风险与商业策略的冲突

原告克莱因在诉状中表示,他拥有两台运行 Windows 10 的笔记本电脑,均无法满足 Windows 11 的硬件要求。一旦支持终止:

“这些设备将在一夜之间变得过时。”

他进一步指出,微软此举并非单纯的技术迭代,而是服务于其更大的商业目标——推动生成式 AI 生态的全面落地

Windows 11 深度集成了微软的 AI 服务,尤其是 Copilot,而要流畅运行这些功能,设备需配备 神经处理单元(NPU) ——一种专为 AI 推理设计的硬件模块,常见于 2023 年后的新型 PC。

克莱因认为:

“微软正通过人为制造旧系统的不安全性,迫使用户购买新设备,从而巩固其在生成式 AI 领域的市场主导地位。”

他警告称,随着数百万旧设备失去安全更新,网络攻击风险将显著上升,甚至可能波及整个数字生态。

现实障碍:2.4 亿台电脑“无法升级”

尽管微软提供免费升级路径,但根据公开数据:

约 2.4 亿台个人电脑不具备运行 Windows 11 的硬件条件

主要限制包括:

  • TPM 2.0 安全芯片
  • Secure Boot 支持
  • 4GB 以上内存和 64GB 存储
  • 兼容的 CPU 架构

许多仍在稳定运行的办公电脑、教育设备和家庭主机因此被排除在外。

对于个人用户,微软提供为期三年的付费扩展支持(Extended Security Updates):

  • 第一年:30 美元/设备
  • 第二年:61 美元
  • 第三年:244 美元

企业客户费用更高。这一模式被批评为“变相收费续命”。

环保与社会成本:被忽视的“电子垃圾”危机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环境影响。

据市场分析师估算,Windows 10 的淘汰可能导致 多达 2.4 亿台设备被提前丢弃

有评论形象地指出:

“如果把这些淘汰的折叠式笔记本堆叠起来,高度将超过月球的 600 公里。”

这些设备中许多仍具备实用价值,仅因操作系统支持终止而被归为“废弃品”,加剧了全球电子垃圾问题。

诉求与立场:用户想要的是“选择权”

克莱因在诉讼中并未要求经济赔偿,而是请求法院命令微软:

继续为 Windows 10 提供免费安全更新,直到其用户占比降至 Windows 总用户的 10% 以下。

这一诉求的核心是“渐进式退出”原则——技术迭代不应以牺牲用户安全和设备寿命为代价。

目前,微软尚未就此事公开回应。

争议本质:创新推动者,还是生态控制者?

这场诉讼折射出一个更广泛的矛盾:

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科技公司应如何平衡商业利益、用户权益与社会责任?

微软推动 AI 布局无可厚非,但若将操作系统支持终止作为变相营销工具,则可能损害其长期信任。

尤其当涉及:

  • 数百万中小企业和机构的数据安全;
  • 教育、医疗等关键领域的老旧设备依赖;
  • 可持续发展与环保责任;

这些问题已超出单一产品周期的范畴,成为公共政策层面的讨论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