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其他浏览器拥抱 AI,Tor Browser 主动移除 Firefox 的 AI 功能

在主流浏览器纷纷集成 AI 功能的浪潮中,Tor Browser 选择了相反的方向

最新发布的 Tor Browser 15.0a4(Alpha 版)不仅包含常规修复,还主动移除了 Firefox 中新增的 AI 与机器学习组件。这一决定凸显了 Tor 项目对隐私和可审计性的坚持。

当其他浏览器拥抱 AI,Tor Browser 主动移除 Firefox 的 AI 功能插图

为什么移除 AI 功能?

Tor Browser 基于 Firefox,但会深度修改其代码以保障匿名性。此次移除的 AI 功能包括:

  • Firefox 侧边栏 AI 聊天机器人(2024 年 3 月推出)
  • 链接预览摘要功能(2024 年 5 月上线,可自动总结网页内容)

Tor 开发者 @henry 在更新说明中解释:这些机器学习模型属于“黑箱”——即使代码开源,其训练数据、行为逻辑和潜在数据收集路径也难以审计。对于一个以“可验证隐私”为核心原则的项目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风险。

“我们承认,有些用户可能愿意接受来自 Mozilla 的本地黑箱风险以换取便利,但 Tor 项目选择先排除这些组件。”

换句话说:宁可牺牲功能,也不引入不可控的隐私隐患

其他界面与体验调整

除了移除 AI,15.0a4 还进行了多项去品牌化和体验优化:

  • 移除 Firefox 品牌元素:包括小狐狸图标、Firefox 主页、新版历史侧边栏
    → 历史记录功能已回退至 Tor Browser 14.5 的旧版面板(快捷键 Ctrl + H 仍可用)
  • 地址栏显示完整协议:桌面版不再隐藏 http:// 或 https://(Android 版仍隐藏,因屏幕空间限制)
  • 字体与渲染改进
    • Linux 版本内置 Noto Color Emoji,改善表情符号显示
    • 新增 Jigmo 字体,优化中文、日文、韩文(CJK)字符渲染
  • 暗色主题增强:Tor 自有 UI 组件的暗色模式支持更完善

背后的理念:可控性高于便利性

Tor 项目的立场很明确:在隐私工具中,任何无法被用户或社区审计的功能,都不应默认存在。AI 模型即使“本地运行”,其行为仍可能隐含数据指纹、意外联网或不可预测的输出偏差——这些都与 Tor 的威胁模型相冲突。

这一做法或许会让 Tor Browser 显得“保守”,但对高风险用户(如记者、活动人士、隐私敏感者)而言,可预测性与透明度远比智能摘要更重要

评论